- 六瑞──法华六瑞 → 六瑞──法華六瑞
- ﹝出法華經文句﹞ 謂法華一經, 妙理玄微, 人難信受。 故先以瑞相警變常情, 常情既變, 而生渴仰, 則聞法染心, 妙道易階, 密有所表, 故具明六瑞焉。 〔一、 說法瑞〕, 謂佛將說法華, 先說無量義經, 而為法華作序。 從一法說無量義, 會無量義歸於一法, 故無量義經為法華會多歸一之序。 經云: 說大乘經名無量義。 是也。 且說法乃佛之常儀, 何得為瑞?蓋佛說無量義經雖竟, 時眾不散, 待於後聞, 此事奇特, 與常說異, 故名說法瑞。 〔二、 入定瑞〕, 謂佛將說法華, 而欲會多歸一, 故先入此無量義處定。 經云: 入於無量義處三昧。 是也。 且入定亦佛之常儀, 何得為瑞?蓋佛雖入開定, 意在合定, 與常入定有異, 故名入定瑞。 (梵語三昧, 華言正定。 開定者, 即無量義處定也。 合定者, 即法華會多歸一之定也。 ) 〔三、 雨華瑞〕, 謂佛將說法華, 故天雨四華, 以表十住、 十行、 十回向、 十地諸菩薩, 當獲成佛之因, 故名雨華瑞。 經云: 天雨曼陀羅等四華。 是也。 (十住者, 發心住、 治地住、 修行住、 生貴住、 方便具足住、 正心住、 不退住、 童真住、 法王子住、 灌頂住也。 十行者, 歡喜行、 饒益行、 無瞋恨行、 無盡行、 離癡亂行、 善現行、 無著行、 尊重行、 善法行、 真實行也。 十回向者, 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、 不壞回向、 等一切佛回向、 至一切處回向、 無盡功德藏回向、 隨順平等善根回向、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、 真如相回向、 無縛解脫回向、 法界無量回向也。 十地者, 歡喜地、 離垢地、 發光地、 焰慧地、 難勝地、 現前地、 遠行地、 不動地、 善慧地、 法雲地也。 梵語曼阤羅, 華言適意, 又云白華。 四華者, 曼阤羅華、 摩訶曼阤羅華、 曼殊沙華、 摩訶曼殊沙華也。 ) 〔四、 地動瑞〕, 謂佛將說法華, 故地六種震動, 以表圓教十住、 十行、 十回向、 十地、 等覺、 妙覺, 六番破無明惑也。 為無明盤, 未曾侵毀, 方將破壞, 故先動地以表之, 故名地動瑞。 經云: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也。 (六種震動者, 一動、 二起、 三涌、 四震、 五吼、 六擊也。 等覺者, 去後妙覺佛位猶有一等, 勝前諸位, 得稱為覺也。 妙覺者, 謂自覺覺他, 覺行圓滿, 不可思議也。 ) 〔五、 眾喜瑞〕, 謂大眾既見雨華動地, 知佛世尊必說大法, 欣躍內充, 以表大機當發。 經云: 大眾得未曾有, 歡喜合掌, 一心觀佛。 是也。 且喜怒人之常情, 何得為瑞?蓋天華悅眼, 地動震心, 是外瑞; 心喜是內瑞, 非常之喜昔雖曾有, 而不為喜所動, 今為喜動, 而能一心觀佛, 故名眾喜瑞。 〔六、 放光瑞〕, 謂佛將說法華, 先放毫光, 照於此土, 以至他土, 與常放光有異, 故名放光瑞。 經云: 佛放眉間白毫相光, 遍照東方萬八千世界。 是也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